找到相关内容160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综贯一切佛法而向于佛道

    所以也接受印顺后期的“二类阿罗汉”说)。  其次,由于《复归(一)》认为解读仅有一种,所以凡是经论中记载于其解读相违的,作者皆认为,其若非经典“不当的译文”[44],就是论典“错误的解释”[45]或“...

    林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54962284.html
  • 大足宝顶石刻与“孝”的教化

    的扩大传播,这种分歧愈益尖锐,主要集中在佛教违背名教,例如:出家僧人文身断发和《孝经》所说"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"相违,不合于孝;出家僧人不娶妻,没有后嗣,也是不孝;出家僧人见人不行跪拜之礼,...

    胡昭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5862350.html
  • 浅探华严宗三祖法藏之生平及著作文献

    西域,(4)会相违,(5)明现传,       (6)定权实,(7)显开合,(8)教前后,(9)就义分教,(10)以理开宗。          * 就义分教,,教类有五教:小乘教,大乘始教,终教,顿教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83262440.html
  • 白云老禅师著作:休庵随笔

    一为别,谓理体虽一,而有种种差别之义;如身体虽一,而眼耳等诸根之能各个不同,故云别相。  同相--义不相违名同,谓义虽有种种差别,而同一法界缘起故;如眼耳等诸根虽各不同,而共一身,不相违背,故曰同相。...的确立,必须像瑜伽师地论中,泛举十因之说,方为完全于因的明确。  所谓十因者,即:  随说因。观待因。牵引因。生起因。摄受因。引发因。定异因。同事因。相违因。  不相违因。  何以十因为完全的明确呢?...

    白云老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1263000.html
  • 法藏大师的华严思想初探

    别”依止“总”,满彼“总”故。(3)同相:多义不相违,同成一义故。(4)异相:多义相望,各各异鼓。(5)成相:由此诸义,缘成成故。(6)坏相...

    清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61763079.html
  • 汉月法藏(1573~1635)兴晚明三峰宗派的建立(2)

     心,自语相违。何以故?汝果据第一句为宗旨,何尝有种种名  相,汝仍执种种名相为宗旨,何尝据第一句,虽曰本无实法,  其谁信之。(注144)  ────  (注142)《五宗救》,页820。  (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20863205.html
  • 唐君毅《佛学中之唯识宗之哲学》

    阿赖耶识本身无种子,则与一切识皆有种子之义相违。故吾人如就种子为阿赖耶识所识之义,以论种子与阿赖耶识为不一之义,不易讲通。而另一种谓此阿赖耶识与种子为不一之道,即只有自一切种子之不断生起现行,而又受...

    唐君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75563332.html
  • 吉林佛教简介

    定息虑澄心,用慧破惑证道,三者有相互不离的关系。  ①戒学:戒是调整身心,使身心养成好的习惯。不只要避开宗教上、道德上的不善与恶德,在经济、法律及肉体健康方面,也不做与理想相违的事,即防非止恶。戒本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74763513.html
  • 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》讲义

    ,若“空”、“有”不是相对的,而是相互排斥的,不能两存。如果认为是互相依存的,那么没有一方也就没有另一方了,因此不能是‘相违’的)。二不相阂义,谓以色为幻色,必不阂空(按:如果“色”只是虚幻的,就和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3263783.html
  • 八识规矩颂释(別本)

    。故颂说言善恶临时别配之。染净心所所以不俱者,由善恶性互相违故。自余遍行别境不定皆可并起。然余心所善恶无记,即随心王三性各别,以所从王性必同故。又信等俱起,体是顺益,故不相违。若贪起,或俱不俱。无明大...前后间起,善不善相违故,非能持一切种,亦非异熟心非趣生体等。不遍地者,前五识不遍三界故。有间断者,前六于睡眠等位皆无有故。既非一类恒常相续,故于十理皆相违返。是故必有第八识自性一类恒遍无杂,能持种子及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0863819.html